一、三国中的“傀儡皇帝”:汉献帝
提到三国时期最“憋屈”的皇帝,很多人一定会想到汉献帝。自从他被董卓推上皇位的那一刻起,他便似乎注定成为了“傀儡皇帝”的代名词。汉献帝先后被董卓、李傕、郭汜等权臣操控,直到最后落入曹操手中,仿佛变成了所有大权在握者的工具。
曹操显然比董卓一众人聪明得多,他不仅把汉献帝当作“公文袋”来使用,还将他培养成了“降魔驱鬼的宝葫芦”。每当曹操需要铲除政敌时,他就举起汉献帝,声嘶力竭地喊道:“快到我葫芦里来!”若敌人不肯顺从,那就意味着他们是“大汉的逆臣”,然后曹操便可以以汉献帝之名,名正言顺地铲除异己——哪怕这个人是董承,或是汉献帝的亲人,曹操也绝不手软。
对此,汉献帝能做的也仅仅是无奈地叹息:“我亦不知命在何时。”换句话说,皇帝的命根本不算什么,他自己早已心如死灰,只能顺其自然,任由历史的潮流将他推向更深的黑暗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曹操死后,曹丕上台,他的政治手腕同样精准,将汉献帝推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。最终,汉献帝只能在《禅位诏》中讽刺性地表达:“唐尧不私於厥子,而名播於无穷,朕羡而慕焉,今其追踵尧典,禅位于魏王。”这段话可以解读为:禅让制度真是太好了!学习尧舜禹那样,禅位于曹丕——就这样,汉献帝的傀儡皇帝生涯终于划上句号。
但是,谁能想到,曹魏建立之后,十九年内(公元239年),比汉献帝还要“憋屈”的傀儡皇帝却横空出世,他便是曹魏的第三任皇帝——曹芳!
二、黄须儿——曹彰的猛将之路
曹彰,曹操的长子,从小便以骁勇著称。他不仅有着过人的武艺,甚至能徒手搏杀猛兽。曹操曾多次提醒他,应该向他的兄弟曹丕和曹植学习文雅,但曹彰毫不买账,表示:“大丈夫应如卫青、霍去病,统精兵驰骋,驱逐敌寇。那些文雅的东西能成什么大事?”
曹操听后拍着大腿,夸道:“好小子,果然是我曹操的儿子!”从此,他开始着重培养曹彰成为一名勇猛的大将军。
公元218年,曹彰奉曹操之命,带领仅千人精兵,前往涿郡平叛乌丸叛乱。在此战役中,曹彰以寡击众,不仅打败了数千敌军,还带回了弓箭插满盔甲的战利品。面对胜利,曹彰丝毫不感到满足,直接追击敌军数千里,直至他们投降。曹操得知后,不禁称赞他:“黄须儿竟大奇也!”
曹彰的勇猛让曹操极为欣赏,曹操甚至在汉中之战中,面对刘备的养子刘封时,愤怒地表示:“让你义子耀武扬威,敢与我叫板,待我‘黄须’出战,必定将其击败!”虽然两人未曾直接对阵,但曹彰的勇武,早已让曹操信心满满。
然而,曹彰的存在对曹丕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。曹丕心里深知,如果曹彰与其兄弟曹植联手,恐怕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。加之曹彰曾在曹操去世后,带领大军来到洛阳吊丧,并询问曹操的印玺去向,这一行为让曹丕产生了对他谋反的担忧。公元223年,曹彰神秘暴亡,关于他死因的说法不一,但《世说新语》中明确提出是曹丕因担心曹彰会造反,而下毒将其毒死。
尽管曹彰未能继承父亲的江山,但他死后,曹操的亲孙曹芳却成为了魏国的新帝。
三、曹芳:比汉献帝更悲惨的命运
“英雄出少年,英雄子孙更是英雄。”然而,曹芳的命运却完全不符合这句俗语。曹操死后,曹丕开始以更加权谋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。在这种打压宗亲的背景下,曹魏的皇族逐渐走向了一种“花拳绣腿”的模式,失去了往日的英雄气概。司马懿的出现,成了曹魏政权的唯一寄托。
曹叡去世后,曹芳年仅八岁便继位,这使得他成为了权臣曹爽的傀儡。曹爽利用当时的局势,彻底掌控了政权,将曹芳摆布于股掌之间。即使曹芳有时想做些反抗,也只能默默屈服。
曹爽在何晏等人的支持下,轻易地摧毁了曹芳的任何反抗意图。在曹芳的一生中,尽管他身为皇帝,却几乎没有独立的权力。他的命运完全由曹爽、司马懿等人主宰。
最终,曹爽因权力斗争失败,被司马懿通过“高平陵之变”夺去权力,而曹芳也继续在傀儡皇帝的位置上苟活。此时,曹芳已年满18岁,然而他依然无法掌握国家的命运。
曹芳的傀儡生涯并未因此得到改善,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。郭太后回宫后,直接废除了曹芳的宠妃,并严令曹芳立志治国,而非沉迷女色。曹芳虽然被告诫,但仍无法摆脱他作为傀儡的命运。随后,曹芳开始企图反抗,联合张缉等人策划政变,然而这一计划很快泄露,张缉和李丰都被司马师灭族。
经过几轮权力斗争后,司马师强迫曹芳废除张皇后,并最终决定废除曹芳,改立曹髦为新皇帝。这一年,曹芳才23岁。至此,曹芳的傀儡生涯画上句号。曹魏的第一个真正的“傀儡皇帝”,在短短的16年里,历经三次“倒手”,命运悲惨,不仅不如前任汉献帝活得有尊严,甚至在一些方面,曹芳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这一切反映了曹魏政权的权力更迭,以及当时宗亲体系的脆弱。曹芳的“傀儡”生涯,成了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